今天给各位分享北京哪里算命最准算的最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京各地区名字的来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北京各地区名字的来历帮我想想去哪旅游在晋商中,有哪几家比较强大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赚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为200分,我容易吗?强烈建议你去青岛啊!
去青岛吧,给你最详细的路线图,你喜欢爬山的话,我可以给你崂山的详细讲解词!需要详细解说词的话,给我留言!albert205@163
下面是线路:
首先,根据我在青岛做3年导游的经验,我向你推荐几个景点。海上乘船观光、栈桥、天后宫、小鱼山、海军博物馆、小青岛、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东海路雕塑、五四广场、石老人海水浴场、崂山。
下面做一下解释
第一,乘船观光分为两种,大船和快艇,不管哪种,最重要的就是到海上去吹海风,感受一下大海的怀抱,所谓的三个海湾、12个景点都能远远看到,只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船上是没有人讲解的,其实,就算讲,也听不清楚!
注意事项:一般的游船都是两层,在上层感觉会好一点。在船上要注意安全,站在船舷边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扶好扶手。
价格:大船20元/人,快艇:140元/船或40元/人(满六人);快艇140元是最便宜的,最贵的是到竹岔岛,1100元左右。
乘船地点:青钢码头、友谊码头,在八大侠海边。
迪生码头、新奥达码头,在海军博物馆附近。
第二个为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和标志,见证了青岛116年的历史。“飞阁洄澜”(青岛十景之首)和“长虹远引”就在此。现在的栈桥是1998年台风以后重修的,栈桥边的海水浴场是青岛第六海水浴场,栈桥北段是青岛市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
价格:栈桥不收费,栈桥南端的洄澜阁收费4元/人。
注意事项:建议去看看洄澜阁,洄澜阁里面一楼为海洋生物,二楼为字画,记得二楼的字画最好不买。出门的时候别忘记拿着票到卖票窗口换取礼物。
第三个天后宫,天后宫里面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林默娘。里面有青岛市各个景点的剪纸,当然还能请香,全凭自愿。
价格: 8元/人。
第四个小鱼山,小鱼山位于鱼山路上,这个景点一定要去,为什么呢?你应该听说过“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观赏的最佳地方就在小鱼山上,本来电视观光塔视线要好得多,但是,青岛经常雾气很重,所以,还是建议到小鱼山上去。小鱼山上有揽潮阁,是三层阁楼,另外还有拥翠亭(看红瓦绿树)和碧波亭(看碧海蓝天)。
价格:12元/人
注意事项:上山路两边有很多树,树上有一种虫子,各地叫法不一样,我描述一下,就是一种绿色的小虫子,碰到皮肤上以后,会很痒很痛,但是,手心和脚心碰到不要紧。一定注意,别让虫子落到身上。
第四个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各个地方都大同小异,里面有标本展厅、海底隧道、海洋剧场、淡水鱼馆。每天上午和下午有人鲨共舞,上午一般10:00,下午一般2:15,时间不是很固定,一般上午一次,下午两次。
价格:100元/人、90元/人两种。
注意事项:如果你以前看过海底世界,可以省下这100块。建议买90元的票,100元比90的多出海兽表演馆、水族馆等,没多大意思。
第五个,第一海水浴场和石老人海水浴场,这个不用多说,到青岛不看海的话,还去做什么,对吧?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石老人海水浴场,往东边的海边看,会看到海中有一个海蚀柱,就是“石老人”。
第六个,八大关,八大关的来历就是八条以长城上关隘命名的路,后来为十条,习惯上还称为八大关,里面的花石楼可以看到八大关的全景,非常漂亮。花石楼边上还有第二海水浴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海水浴场按季节收费,有时免费,有时收费。
价格:八大关不收费,花石楼5元/人。
第七个,东海路雕塑一条街。没多大意思,如果不是搞艺术的,可以不用看。
第八个,五四广场,就在青岛新市府的对面,这个一定要看,是08年举办奥运会的地方。也是青岛新市区的标志。五四广场上面的雕塑叫“五月的风”。
免费。
第九个,崂山,崂山分为南路、北路、和崂顶,其中南路看道教文化,50元进山门票,太清宫15元/人,北路为北九水,30元/人,崂顶70元/人。建议到北路去玩玩。
我推荐的景点就这些,其中,海军博物馆和小青岛没有介绍,在栈桥上就可以看清周围景色。小青岛就像个公园,如果对海军感兴趣,可以进去看看。海军博物馆门票25元,小青岛15元
接下来给你说一说线路。如果你是自己开车的话,这个就要靠你自己了,青岛的路实在很难走。如果你有同学的话,那么找你同学陪你吧,不过,记得不要让人家给你买门票,都是学生,不可能太富裕。让他/她请吃请住就好了。如果你实在要自己去的话。那么,我告诉你该怎么走。首先说打的,自己不用操心,不过,得有钱。青岛的车起步价7元,车公里1.2元,起步可以跑2.9公里,往后是四舍五入计价的。记得不要讲价,司机比你熟多了,就像你打字不用看键盘,司机知道从这里到那里多少钱。打表就好。其次,我告诉你乘坐公交车的线路。如果你坐火车的话,记得出门以后,往你右前方走,那边有个227路公交车,你上去以后坐到四方长途站,下车,本车无人售票投币一元,下车以后,在车的右后方有条路,你可以走过去,在路的右边等五路公交车。接下来请看下一条:如果你在四方长途站下车的话,你也要走过去等五路公交车,和上边说的在一个地方你从四方车站出来以后,一直往前走,走过立交桥以后,你就可以看到227路的长途站站牌了,你往右拐,在路的右边等五路车。上车以后投币一元。然后,你一直坐、一直坐,到栈桥站下车,(记得你从长途站火车四方火车站出站的时候,要去上厕所或者到栈桥后),下车后往前走,左拐,你就可以看到栈桥,看完栈桥以后,背对栈桥,你往右拐,往前走大约一站的路,在你左手边可以看到天后宫,天后宫出来以后,可以乘坐的车很多,或者可以步行去乘船,乘车的话到大学路下车,继续前行,在右手边有迪生码头。乘船回来以后,可以乘车到鲁迅公园站下车,也可以步行到海底世界,出来后到第一海水浴场。从栈桥开始,到海底世界、海水浴场,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跑这条线,推荐316、304、321、501,价格不等,一元或者两元。要注意的是,小鱼山,你从海底世界出来以后,在出口正对的方向有一条路,也是海底世界停车场的另一个出口。从那条路往上走,根据路标提示,就可以到达小鱼山。海水浴场完了以后,面对汇泉王朝大酒店右边的路往前走,就可以看到31路公交车。坐上以后,到武胜关路下车,下车后,回头走,在你左手边有一条路,拐进去,找到花石楼,从花石楼出来,乘坐上面说的五路车中的任何一路,到达市政府车站下车后,就可以看到五四广场。这会儿你应该去厕所了。从五四广场出来,这次你要记清楚,等着104路公交车,记得上车前问清楚到不到崂山,有得到,有的不到。乘坐104路车到的是崂山的南路,如果你去北路的话,也有一辆,不过,好像是一天两趟,在市政府站牌上,你可以看一下,我记得好像是119路,到崂顶的公交车记忆中好像没有。中间在青岛国际啤酒城对面有石老人海水浴场,你可以在市政府那里等321、104、304公交车,记得到石老人海水浴场下车,不要到石老人下车(因为有个石老人村)。还有,返回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末班车时间,打车的话,会比较贵。交通基本上就是这样,至于住宿,记得不要在火车站附近住宿就好了,酒店贵贱都有。便宜招待所50左右。贵的就不说了,有五星级酒店。
以上说的不一定全对,是我凭记忆写的(我离开青岛一年了),可能门票有点出入,公交线路写的不全,但是景点自己是不会跑的,公交线路,你一定要看好站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时间仓促,写的有点乱,有不到位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的就是凭借但是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建国后,武氏并封为国公,地位等同秦琼,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渊父子当时从武氏那里得到多少财产.而武氏也从他最初聪明的政治投资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其后还孕育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武则天.
范永斗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口。
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当时,居于东北的女真族开始军事扩张,由于和明王朝的敌对关系,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质,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也就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范永斗和其他七家商人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据道光年间的《万全县志》记载:“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时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自本朝龙兴辽左,遣人来口市易者,皆此八家主之。”由于八家商人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清朝定鼎后,顺治帝没忘为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商家,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赐给服饰。顺治还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商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顺治便将他们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从此,范永斗等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他不但为皇家采办货物,还借势,广开财路,漫天做起买卖来。他除经营河东、长芦盐业外,还垄断了东北乌苏里、绥芬等地人参等贵重药材的市场,由此又被民间称为“参商”。转眼,范永斗成了拥有数百万之富的大皇商,为八大家中之佼佼者。
后来,继承并发展范永斗事业的是他的孙子范毓。在他手里,把范氏家族的商务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准噶尔部再次叛乱。清政府急派重兵征讨。当时由于路途遥远,且多经沙漠地带,运送军粮成了一个突出的困难。范毓得知此情后,根据自己从小随父在塞外经商,熟悉道路的有利条件,认真核计,与弟范毓联名呈请当朝,自愿以低于朝廷运粮1/3的费用运送军粮,康熙闻奏,立即批准。从此,到乾隆年间,他们多次“力任挽输,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阎”,所运军粮都是“克期必至”。其间或受敌袭,或中途变更运粮计划,几度蒙受重大损失,也都由范氏个人承担下来,节约国费以亿两计,为平定叛乱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和贡献,客观上顺应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这对于一个商人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赐范毓职太仆寺卿,用二品服。从此,范氏为皇商兼获高官,名噪一时。这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范毓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他是进入《清史稿》的惟一商人。
贡献:八大皇商之首
晋商旺族“八大家”
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牎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都有哪些“财神”呢?
白手起家通天下诚信为本数乔家
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经营“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亏得乔氏平日与当地“相与”诚信往来,信誉尚存,得到来往户支持,延缓了欠款归还日期。经多方筹措,又赖广盛公掌柜悉心经营,扭亏为盈,复兴了乔家基业,遂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乔家子弟恪守祖训,严守家规,家业日益兴旺。而秦姓子弟疏于经营,坐享其成,逐渐抽走股份,最终复盛公几乎成为乔家独资。复盛公成为乔姓商号后,买卖兴隆,在包头先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有职工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三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发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守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其次子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以儒道之尊,“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诚信为本,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为乔家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乔致庸活到89岁,生有六子,但在他心中各有不足,最终把乔家大业交给了他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深受家风祖规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严谨。他针对兄弟与子弟特点,分别立书斋名,曰“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明订家规“五不准”: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贝者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在乔映霞努力下,乔家大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鼎盛。乔映霞思想比较开明,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主任,到了事业的顶峰。清朝末年,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生意从此走向衰败。
货通俄蒙领风骚外贸世家是常家
榆次的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据“山西外贸志”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从家里出发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得以成行。常威有三个儿子,长子常万圯和三子常万达,都以经商见长。万圯一支,即后来所说的“南常”;万达一支是“北常”。常万达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年如一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常家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点。中俄贸易的庞大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将张家口经营的“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获利甚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资本的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
庚子事变,常氏商业受到一些损失,转而创办近代家庭工业,开办了敦义和蚕桑局、敦睦和织布工厂,获利颇丰。常氏在山西还向近代工业火柴局、保晋矿务公司、晋华纺织公司投过资。常氏十四世常旭春还担任了保晋公司第四任总经理。常氏由商业起家,家境富裕后,便转而让子弟读书子儒。常氏八世常吉为县贡生,是家族中入贡第一人。此后学业有成者延绵不断。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学学成回国,有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素称“世兼儒贾为业”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
常氏商业清末、民国初年逐渐衰落,主要是俄商拖欠巨款,加之俄政府巨额征税,遭受浩劫。据记载,仅在莫斯科所赔累折银140余万两。辛亥革命后,内外货款不结,玉字号随之倒闭。
太谷巨富“三多堂”商铺规模数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
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年,曹三喜因生计所迫,随人到东北三座塔(今辽宁辽阳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后与人合伙磨豆腐,用豆腐渣养猪。待生意兴盛后,因曹三喜是外乡人,合伙者想多占利润,只好各自经营。曹三喜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三”字,自己在“三座塔”干一定能成功。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又向关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经营项目有银钱业、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等,雇员达37000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家创造出总号辖分号、大小分号连锁管理办法,据说,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曹家的商号,连管家的也说不清楚。有钻营者,未通过曹家同意,擅自打着曹家旗号,借贷资金开设商号,只要在其钱庄、银号管辖之下,外贷不足2万两以下,曹家亦不问所以,可见曹家的财势之大。
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然后,每家出资10万两,组成管理处,合资经营,称为“曹七合”。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三多堂”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洗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这三座楼,墙厚1.5米,高达15米多,三个穿堂大院,布局是“寿”字形,内套15个大院,房屋280间,共计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晋商大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曹氏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票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发行的“奉票”挤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氏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蔚字五联竞潇洒票号世家是侯家
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史料记载有资产七八百万两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州贩卖绸缎、家业发展很快,到他的孙子侯兴域时,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了。
侯兴域是侯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祖业,用心经营,积累百万。他的三儿子侯庆来更是精明练达,颇有才干,一手掌家,野心勃勃,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但侯庆来只活了36岁,他的儿子侯荫昌接管了家业,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又把其它蔚字号也都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宇五联号”。经过道光、咸丰到同治,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大有后来居上气势。
蔚字号的财东侯家,历次分红都获得了巨款利润,有钱有势,骄奢淫逸。侯荫昌的姬孙侯奎,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年。当时介休有一句谚语,说“介休县有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这三个人整日声色犬马,竞相斗富,极尽挥霍之事。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成立后,侯氏票号由盛而衰,渐渐走上了下坡路。
声名卓著“长裕川”祁县大户是渠家
祁县商人云集,号称祁帮,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劲旅。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渠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
渠家发迹,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从贩运小本生意做起,起先把潞麻和梨贩到祁县,再把祁县的粗布和枣运到上党,年长日久,不辞辛劳,渐渐积累了资金。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渠家的生意已涉足对俄、蒙的茶叶贸易。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源字辈渠源桢先后与他人合资开设了“百川通”票号、“存义公”票号、“长盛川”票号,并独资开设了“三晋源”票号、“汇源通”票号,在开设票号的同时,渠家在各省设有茶庄、盐店、钱店、当铺、绸缎庄、药材庄等,实现了票号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相互转化,这是渠家商业经营的特色,并获得了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红达两万多两白银。
渠源桢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渠源桢希望长子渠本翘从事商业,但渠本翘天资聪颖,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更热心考取功名。渠源桢对其极为不满,据说,渠本翘考取举人归乡省亲,渠源桢竞跪在门外迎接,弄得很难堪。渠本翘中进士后,曾被清政府派驻日本横滨领事。父子两人矛盾的缓和是在山西保矿运动。1898年,清政府从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的煤矿、铁矿;开采权,出让给英国商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奔走呼号,展开长达数年的争回矿权、路权的斗争,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大学堂监督,就投入保矿运动。在晋商保矿运动中,渠家父子配合默契,渠源桢主持渠家大票号协力相助。不但出巨资入股保晋公司,还帮助公司发行、募集股票。渠本翘在保晋公司担任了一年多总经理,就再次入京为官。渠本翘入京后,渠源桢将大半资财铸成银锭埋在自家院里,据说总量达三百万两之多。1919年渠本翘病逝于天津,此后渠家的后代再没有涉入商界,大多数成为学者、教师和作家。
明清两代聚千两山西首富数亢家
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起家,传说源自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自成牺牲,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但这只是传说,其实,亢氏致富也是经商之道。亢氏首先是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著名的亢园,显赫一时。其次,亢氏是大粮商。当时在北京,由于是京畿要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传说当年,亢家为了挤垮当地另一家当铺,连续三个月拿出90尊金罗汉到这家当铺去典当,每尊典银1000两。这家当铺人慌了,问典当人,何以有这么多金罗汉,来人说:“我家主人有金罗汉500尊,现在还410尊等着典当呢!”这家当铺只好让亢家将90尊金罗汉赎回,自己关闭当铺远走他乡去了。此外,当时,亢氏在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甲第联辉名当世“世袭皇商”是范家
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
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尝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清史稿·列传》中说,范毓宾“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邻,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忠诚换来了丰富的回报。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联辉,显赫一时。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交给了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罕见,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
范家因官商而兴,因官商而衰。随着清末满清政府的衰败,范氏商务日趋衰落。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以范氏铜业“亏折日深,以至上年误运误课,拖欠官项累累”、“亏损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之多”为由,革除范氏内务府、户部等衙门官职,着令严加审讯范清济兄弟,并查封家产,昔日堂堂皇皇的“世袭皇商”变成了阶下之囚。
大名鼎鼎“财神爷”“最后风光”是孔家
在晋商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就是太谷的孔祥熙,他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之一。
孔祥熙的父祖孔繁慈,年轻时,抽过大烟,把家产抽光了,这也是幼年的孔祥熙曾拣过煤渣的原因。后来孔繁慈在太谷城乡许多地方当过私塾教师,供孔祥熙在基督教会所办的新式学塾学习。1901年秋,孔祥熙赴美,考入耶鲁大学,主修理化,后来又修社会学。1905年进入本院研究院,获理化硕士学位,他的抱负是“提倡教育,振兴家业”。1907年孔祥熙回到北京;那时正值清政府重用留学生。但他婉辞了邮政部、北洋大学等的聘请,决心回太谷办学,在太谷南街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附设小学的基础上,增扩课程,创办了太谷第一所中学铭贤学堂。孔祥熙一方面提倡培养新式人才,但对“振兴家业”发财致富并未忘怀。1912年,他从生活中看到煤油已成为民间点灯照明的必需品的商机,便同五叔孔繁杏设立的祥记公司,向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付了一部保证金,从而取得了在山西经销火油(煤油)的总代理权,独家经营、获利丰厚。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山西第一位买办商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东渡日本,在横滨结识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宋赞孔为人谦和,“赚钱赚得很得法”“似乎天生有一种理财的本领”,而对孔“在在服佩”。由于双方情投意合,1914年春,孔祥熙与宋霭龄结为伉俪。婚后,宋霭龄向孙中山辞去秘书职务,推荐她的妹妹宋庆龄接替。1915年孔祥熙回国,利用欧战国外需要军工原料的商机,把阳泉的铁砂运往天津出口,在天津创办了“祥记”和“裕华”公司。1926年,国内政界发生剧烈变动,孔祥熙认为“做大官”的“时会机遇”来临,他从美国回到广州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东分会委员和广东省财政厅长兼后方财政事务。由于在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上,孔祥熙和宋霭龄说服了父母,孔氏家族则通过蒋介石政权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为家族财富增殖取得了可靠保证。1927年,孔祥熙做了南京政府工商部长,继又选为“国府委员”,从此,官运、财运十分亨通。1933年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孔家在借公营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况下,成为中国豪门首富。孔家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大发国难财,究竟聚敛了多少钱财,据说抗战初期宋霭龄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就“捞了800万英镑”。1939年时,宋霭龄在美存款居重庆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茜利文称为“中国人民的钱袋”。1944年的“朋分美金公债案”,一时间在山城重庆舆论沸扬,孔祥熙被迫下台。
http://tydao/jinshang/jinshang.htm
关于北京哪里算命最准算的最好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