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皋有什么特色如皋历史人物郑东海吊棺之谜卜算子咏梅 赏析一,早茶-蟹黄包
如皋是久负盛名的世界长寿乡,深谙养身之道的如皋人,一天通常都是从早茶的美味中开始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名点当属蟹黄包。
如皋蟹黄包汤汁丰盈,口感浓郁的奥秘还在于精心烹制的皮冻和高汤,馅料制作考究,蒸制好的蟹黄包外观如菊,吃法讲究。
二,语言-方言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受吴语影响较大。如皋方言小片含今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泰兴市和东台市南部及张家港市段山地区,以如城话为代表。
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韵味,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交界,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语言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
三,民歌民谣
如皋的民歌民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它以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而闻名全国,其中《趟子灯》、《花担》、《倒花篮》、《莲湘》等。如皋民歌的种类有号子、小调、风俗歌、儿歌等。
四,婚嫁礼俗
如皋婚嫁礼俗繁琐。要经提亲、相亲、看人家、压贴、算命合婚、议婚定婚等诸诸多步骤。
五,名胜古迹
如皋作为长寿之乡,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如水绘园风景区,法宝禅寺,红十四军公园,定慧禅寺等。
参考资料来源:如皋市人民政府-名胜古迹
参考资料来源:如皋市人民政府-风土人情
郑东海吊棺之谜白蒲西南的郑家老宅有一口棺材,用铁绳吊在屋梁上三百多年,直到解放后才被埋葬入土。
这口棺材贮的什么人,又为何吊在屋梁上呢?这还得从郑东海的传说谈起。
康熙初年,郑东海家是白蒲镇的大户,有许多亲属在外地做官,在地方上势力蛮大。
一天,有个相命先生讨好,说他是土龙星下凡,日后要坐金龙殿,还说:“你在盛柜上点一盏七星灯,用马桶龛着作龙星。
再在九曲巷里做条泥龙,用瓦瓷做龙鳞,每天找一些赤脚叫花子在上面走,脚割破了就把血滴在龙嘴里。
这样过它七七四十九天,到时候把马桶一掀,让龙星和泥龙一起上天,你就可以登龙位了。”郑东海听了欢喜不尽,一一照算命先生说的办,还把上真殿装修起来,打算做他的金龙宝殿;又在镇上筑起城墙样的款式,起名“南阙门”“北阙门”和“碧霞宫”。
哪晓得到了第四十五天头上,郑东海的舅舅来了,看见盛柜上龛着个马桶,认为跌了大户人家的架子,就一拐杖把马桶打翻了。
顿时油灯熄灭,龙星上天,泄露了郑东海的天机。
当朝皇帝听说南天星象有变,就派钦差到白蒲一带私访,一去年把也不曾有回音。
皇帝又派个钦差到白蒲,装成相命的东探西访,哪晓得挨郑东海识破了,被他抓去一顿拷打,关到雪荷池边的水牢里。
钦差在水里浸了几天,乂冷又饿,实在难熬。
这天他在水里一动脚,踩到一个硬块垒儿,摸起来一看,原来是一颗金印,和自己的金印一模一样,方才晓得头一个钦差早被郑东海害死了。
他怕落得同样下场,就想方设法逃出去。
这天深夜,有个丫环从后花园经过,一边唱着小曲给自己壮胆。
钦差听到人声就喊救命,把丫环引到水牢跟前,表白自己是朝廷的大官,只要能救他出去,将来一定重重报答。
丫环被说动了心,就偷钥匙打开水牢,放钦差逃出了虎口。
钦差连夜逃到通州,叫知府派了几千精兵,把白蒲镇团团包围起来。
郑东海眼看大势巳去,就想从空中逃走。
他有个绝招,双手夹两个笸篮,就能当翅膀飞行。
就在他刚刚离地的时候,他的孙子捧住他一条腿,跟他一起飞到半空中。
这一来郑东海飞不快了,被官兵一箭射中手膀,笸篮一松就栽落下来。
郑东海落到官兵手里,被系在马尾巴上拖往通州,结果在半路上就断了气。
由于郑东海是土龙星下凡,埋到泥里还会投胎造反,所以官府虽然准郑家收尸,却要把他的棺材吊在屋梁上。
其实,土龙星的说法不过是牵强附会,官府吊棺的真正目的还在于杀鸡吓猴。
原来早在明朝末年,郑东海就受东林复社的影响,以后又产生了反清复明的思想,甚至还暗中筹划建立反清武装。
由于他家的势力不小,地方官吏对他无可奈何,只得向上头禀报。
当时清廷对汉族文人软硬兼施,用高官厚禄进行收买。
只因郑东海不吃这一套,甚至扣留清廷派来游说的人,所以清廷恼羞成怒,下令(把他处死,又吊起棺材警告其他反清志士。
清朝中期,有人编了戏曲《双合印》,把郑东海写成大逆不道的反贼,事实上是诋毁郑东海,所以白蒲一带从来不演这个戏。
沈歧受教清朝时期,白蒲才子沈歧到京城赴考,受到宗师大人召见。
宗师称赞他文章做得好,接着说:“不过,你写的字还欠认真。”沈歧心里不服,问道:“何以见得?”“比如,你写‘圆’字,把‘贝’上的‘口’写成‘厶’,就是误笔。”沈歧听了满不在乎,心想:我写的是行书,“口、厶”不分有什么奇怪!就说,“宗师大人,依学生看来‘口、厶’皆同嘛!”宗师见他不以为然的样子,不禁皱起了眉头,说:“那好,你说‘私、和、台、吕、吉、去、勾、句’八个字中的‘口、厶’皆同吗?”“啊?!”沈歧一下子僵住了。
不消说得,要是“口”“厶”不分,“私”与“和”,“台”与“吕”,“吉”与“去”,“勾”与“句”也就分不清了。
于是,沈歧面红耳赤地认了错,恭恭敬敬地领受了宗师的教诲。
从此,他更加刻苦地念书,再也不敢自以为是,终于有了很大的学问,最后还做了乾隆皇帝的老师。
赏析: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
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
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扩展资料:
1、原文: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3、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黜免。秦桧黜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
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
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
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