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戴重孝是什么意思一年内两次重孝是不是都能戴孝听别人说不能穿双身孝是什么意思戴重孝是一种民间丧葬礼俗: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
要带重孝的儿子等要穿戴麻衣草帽,要带重孝的女儿等要罩粗麻布;其他戴孝但是不是戴重孝的亲人则只需缠一块白布在腰间或者在身上披一块黑纱就行了。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
父母死亡,儿女需要戴重孝。长孙,长侄要戴重孝。戴重孝的人要身穿麻衣麻鞋,头发需要留蓄四十九天,有的须“百日”、“周年”或“三年”后方才脱孝。
戴重孝的习俗已经不再时兴了。
扩展资料
戴孝的礼节:
丧家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开孝的多寡。长子做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然后再到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无儿无女的孤老,如果有生前认叫的,则让他们戴孝,如果没有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
主孝孝布长,其余的戴孝的孝布略短一些。用麻丝缠捆孝布,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再去别人家。
如果父死,”哭丧棒“则用竹做;如果母亲死,用泡桐木做。这是由古言父死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节在内,故杖取乎桐而来的。现在的城镇青年多不戴孝,取而代之的是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老人谢世最讲究哭,女的数数答答,如诉如泣;男的多嚎啕大哭,声嘶力竭。也有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你死得好苦呀……“。以后的内容则可以任意发挥。
凡死者亲朋好友,都可以到灵堂前上香,点香三根,如果有火苗不能用嘴吹火苗,而是要用手抖灭。亲朋好友上香时,主孝要陪跪。
可以。一年内两次重孝是指父母双亡的重孝。可以按照身份戴重孝,一般来说以披麻戴孝为主。古人的重孝是很讲究的,丧服由重到轻共分五级: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重孝就是斩衰,斩衰是最重的丧服,适用于子女为父等。明清二代,规定子为母也服斩衰。一年内回两次重孝就要分别按照礼仪分别戴孝。
扩展资料:
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德之本。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亦作“带孝”。
七期(49日)、百日、一年、三年,最短的为丧葬事宜结束(3-7日)。“热孝”期间,男不剃头(理发),女不化妆,不洗澡,不外出;“守孝”期间不能参加娱乐活动,不能举办喜寿事。除服(脱孝)后,不再戴孝,禁忌自然解禁。
家里去世两位以上的亲人,不可以穿双重的孝衣,因为中国对孝服的规定十分系统和严格,因此一旦遇到这类情况,以辈分最大的老人为依据来穿孝衣,这样才符合祖制。
最轻的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扩展资料
服制不是某一家族规定的,更不是哪一村社规定的,它是封建时代法律所定,我们现在所衍传的服制,还是清礼律定,而清礼还是延用的大明礼律,这些东西早已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和传统,它已远远超出了哪个朝代。可说是早已成为各个姓氏的统为认可的氏族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民俗。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