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常识 > 文章页面

免费算命先生 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

韩天雍 刘灿铭 叶军三校师生在杭开了一场友情展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免费算命先生,以及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咏梅诗词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

咏梅诗词

卜算子咏梅课件

1、《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墨梅》

宋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4、《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8、《杂诗君自故乡来》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9、《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红梅》

宋王十朋

11、《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2、《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13、《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14、《观梅有感》

元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15、《赠范晔诗》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6、《访妙玉乞红梅》

清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17、《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18、《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关于咏梅的诗句

1、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2、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3、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吴文英《天香蜡梅》

4、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吴文英《解语花梅花》

5、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陆叡《瑞鹤仙梅》

6、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7、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8、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9、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10、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11、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12、两种风流,一家制作。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3、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吴文英《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14、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15、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辛弃疾《念奴娇梅》

16、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王沂孙《花犯苔梅》

17、雪絮雕章,梅粉华妆。贺铸《画眉郎雪絮雕章》

18、五湖水色掩西施。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9、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辛弃疾《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20、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21、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22、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23、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24、懒妆斜立澹春姿。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2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6、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王沂孙《花犯苔梅》

27、伤别易,恨欢迟。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28、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陆叡《瑞鹤仙梅》

29、西园清夜片尘无。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30、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1、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32、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33、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李邴《汉宫春梅》

34、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35、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36、冰骨清寒瘦一枝。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37、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汪懋麟《误佳期闺怨》

38、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39、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0、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陈孚《咏永州》

41、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2、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吴文英《天香蜡梅》

43、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44、此心与、东君同意。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45、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46、又晴霞、惊飞暮管。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47、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48、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49、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0、陇头行客空情切。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1、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52、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53、都只为、情深意切。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54、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5、照影凌波微步怯。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6、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7、手挼梅蕊寻香径。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

58、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59、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60、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61、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62、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明本《九字梅花咏》

63、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64、坐张天觉党,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65、驾飞虬、罗浮路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66、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67、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68、残灯背壁三更鼓。袁去华《东坡引陇头梅半吐》

69、转思量、镇长堕睫。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70、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李邴《汉宫春梅》

71、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72、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73、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74、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晏敦复《题梵隐院方丈梅》

75、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2、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翻译: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

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

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

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赏析: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陆游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注释:

1、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2、驿(y)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3、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4、寂寞:孤单冷清。

5、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6、更:副词,又,再。着(zhu):同着,遭受,承受。更着:又遭到。

7、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8、苦:尽力,竭力。

9、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10、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11、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12、妒(d):嫉妒。

13、零落:凋谢,陨落。

14、碾(niǎn):轧烂,压碎。

15、作尘:化作灰土。

16、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翻译:

驿站外断桥旁。

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

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

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

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

只任凭百花去总妒。

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

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赏析:

这是首托物言志的咏梅词,作者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上片写梅花际遇。首句写生于荒郊,一似遭人白眼,次句写寂寞,孤独冷落,备受摧残。下片写梅花品格。不争荣名,不计恩怨,骨化形销,持节不变。凌风雨而开放,留芳香于人间。陆游心目中梅品,正是一己人品之象征,乃诗人理想人格之外化。在宋代的咏梅词中,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扇面书法

驿外断桥边,②⑦寂寞开无主。③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⑤零落成泥碾作尘,⑥⑧只有香如故。 [1]

概况

【作品名称】卜算子·咏梅①【创作年代】南宋【作者姓名】陆游【作品体裁】词

注释译文

注释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③无主:无人过问④著(zhuo):值,遇。⑤一任:完全听凭。⑥碾:轧碎。⑦断桥:残破的桥。⑧零落:凋零。⑨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2]意思: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写作背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作品鉴赏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1]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其作品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2]

编辑本段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释;毛泽东手迹《卜算子·咏梅》

①冰:形容极度寒冷。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③犹:还。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译文;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3]作品鉴赏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4]写作背景其一: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其二: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梅花与冰雪,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编辑本段郭沫若《卜算子·咏梅》

晨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本有东风孕满怀,春伴梅花到。风雨任疯狂,冰雪随骄傲。万紫千红结队来,遍地吹军号。作者简介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中文名:郭沫若别名:郭开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出生日期:1892年11月16日逝世日期:1978年6月12日。

编辑本段刘克庄《卜算子·咏梅》

作品原文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关于免费算命先生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 咏梅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